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1980年代之後的日本經濟與經濟政策
Japanomics after 1980's and Its Economic Policy 
開課學期
112-1 
授課對象
學程  日本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蘇顯揚 
課號
Prog3016 
課程識別碼
P48 3140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8,9(15:30~17:20) 
上課地點
共304 
備註
日本研究學程學生優先選課。日文系學生修習本學程課程之學分,不計為系內指定選修學分。兼通識A2*。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經濟政策大致可分成二大類,分別是總體經濟政策及結構改革政策。總體經濟政策以穩定景氣為目標,利用各種手段來調節總需求。結構改革政策則是利用適當的競爭與管制措施,或是利用民營化、市場機制來提高資源分配的有效性,並改善總體經濟體質。一般來說,總體經濟政策效果比較可以短期期待,但是結構改革政策的效果顯現比較費時,無法立竿見影。

為了避免景氣波動幅度過大而採取的總體經濟政策,目的在改變資源分配,以影響生產力。例如,鐵、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增強供給能力,它也會影響資源的地區性分配。當景氣不佳時,政府可以採取追加需求的方式以振興景氣。不過,政府的支出增加也可能因此形成排擠效果,削減民間的自主努力動機。

結構改革政策當然也會有失敗的可能。2008年雷曼事件的發生或是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事故,都對全球經濟有不利的影響。這是美國金融管制措施或是日本能源產業管制措施失敗的證明。

至於日本的經濟政策營運上重視總體經濟政策或是結構改革政策,受到當時執政當權者的智囊思維以及有關經濟政策全球潮流,或是面對緊急事故採取緊急措施的必要性所影響。例如,1997年執政的小淵內閣受到當時亞洲金融危機帶來景氣急速惡化的影響,採取的是擴大公共投資以及減稅的財政擴大措施。但是,2001年的小泉內閣則重視法規鬆綁等的結構改革措施,甚至曾經企圖削減政府歲出以健全財政。小泉純一郎首相當時的郵政民營化大膽改革措施更是影響深遠。

2012年再次上台的安倍晉三內閣則提出「安倍三箭」經濟對策,以因應日本經濟「迷失的20年」,安倍三箭包括總體經濟政策的金融政策以及財政政策,還有結構改革政策的成長戰略。安倍政權末期的「安倍新三箭」則提出強勢日本經濟、支援育兒以及社會保障政策。它是強化安倍三箭的總體經濟政策以及結構改革政策的「所得再分配政策」。

由日本經濟發展史來看,日本經濟在受到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的衝擊後,結束了日本經濟的「高度成長期」。特別是在原油資源的限制下,能源消耗較多的產業,因為成本上漲、經營惡化,因此研發省能源技術或是替代能源技術就特別重要。不過,1980年代的日本消費者物價早已趨於和緩,但是日本經濟並沒有因此大幅復甦,顯然地,只歸責於能源因素來解釋1980年代之後日本經濟成長趨緩的理由並不充分。

經濟成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產業技術。日本的生產技術原則上在1970年代後期,已經差不多趕上歐美的技術水準,利用較低成本引進歐美較先進的技術,確實達成1970年代之前日本經濟的高度成長。但是隨著迎頭趕上(Catch up)時期的結束,尖端技術的開拓需要本國花費更多的研發經費以及時間才能達成。這也帶來日本經濟成長幅度走緩。

人口結構的變化當然也是影響經濟成長的條件。高度成長期日本人口由農村移往都會區,加上耐久消費財的需求帶來了日本經濟的高度成長。但是1980年代之後,人口紅利現象不再,耐久消費財的蓬勃消費也告一段落。也就是說,即使沒有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日本經濟國內條件的變化,也可能使日本經濟邁入調整期。

本學期課程在上述背景下,以下列主題單元來分析日本經濟成長的軌跡:
1. 經濟政策的有效性與轉變
2. 泡沫經濟的形成與泡沫景氣
3. 泡沫經濟的破滅及長期不景氣
4. 「安倍經濟學」的效果
5. 1980年代之後的日本產業結構與產業組織的變化
6. 1980年代之後的日本能源政策與環保課題
7. 日本經濟的長期課題—人口減少與經濟成長 

課程目標
現實經濟是由過去歷史上的事實推疊而成。日本經濟發展過程曾被譽之為日本奇跡,帶來日本經濟奇跡的因素,包括制度面的分析文獻很多,這些因素或是制度在1980年代之前確實帶來日本經濟的高度成長。而且,這些因素或是制度也多少受到戰前日本經濟體制的影響。不過,這種日本式經營體制在1980年代之後被受挑戰,1980年代之後的日本經濟也有重大的改變。1980年代可以說是日本經濟發展或是經濟政策思維的轉換點。

本課程探討1980年代之後的經濟表現與經濟政策,由經濟學的觀點,藉由市場機制、資源分配的效率性、經濟的合理性、經濟誘因、經濟政策的基準與影響進行客觀性的分析,並預測未來的日本經濟的可能走向與可能面對的課題。藉由經濟的合理性來探討經濟政策成敗的可能原因。

本課程不限商學系學生選修,但是需具備有經濟學最基本的知識。例如,供需法則,需求增加在供給條件不變下,價格將上漲;石油價格上漲則需節約能源或是尋找替代性能源是合理化措施;所得調漲將改善生活環境,而且可以增加就業誘因;個人或是企業各經濟主體在自身所處的經濟環境中,利用有限的知識、資訊進行對自己最有利的行動等。

本課程將最大限使用數據來解釋現實的經濟表現。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透過分析1980年代之後的日本經濟發展過程與經濟政策,多少也可以作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借鏡。在有限的時間內,至少希望本課程可以讓選修的學生瞭解日本經濟發展的過程及政策功過,還有日本經濟的未來走向。在台灣面臨相同課題時,能讓學生有判斷及對照的基礎知識。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1. 櫻井 宏二郎(著),『日本経済論 史実と経済学で学ぶ』,日本評論社,2018年1月19日。
2. 小峰 隆夫(著)、村田 啓子(著),『最新|日本経済入門(第5版)』,日本評論社,2016年3月22日。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考 
40% 
 
2. 
期末考 
50% 
 
3. 
平時作業 
10%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以錄影輔助
作業繳交方式
書面報告取代口頭報告
考試形式
書面(口頭)報告取代考試
其他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